锐捷产品手册
  • Home
  • 交换产品
    • 第一部分:交换机的概述
      • 1. 交换机的几种配置方法
        • 1.1 控制台
        • 1.2 远程登录
        • 1.3 其它配置方法
      • 2. 命令行(CLI)操作
        • 2.1 命令模式的切换
        • 2.2 CLI命令的编辑技巧
        • 2.3 常见CLI错误提示
        • 2.4 使用no和default选项
      • 3. 交换机的初始化配置
        • 3.1 交换机的初始化配置
        • 3.2 setup命令
      • 4. 配置文件的保存、查看与备份
        • 4.1 查看配置文件
        • 4.2 保存配置文件
        • 4.3 删除配置文件
        • 4.4 备份配置文件
      • 5. 文件系统
        • 5.1 文件系统概述
        • 5.2 文件操作
        • 5.3 目录操作
      • 6. 系统文件的备份与升级
        • 6.1 搭建环境
        • 6.2 用TFTP传输文件
        • 6.3 用Xmodem传输文件
        • 6.4 ROM监控模式
      • 7. 密码丢失的解决方法
    • 第二部分:交换机的基本配置
      • 1. 配置主机名
        • 1.1 配置主机名
      • 2. 配置口令
        • 2.1 配置控制台口令
        • 2.2 配置远程登录口令
        • 2.3 配置特权口令
      • 3. 配置管理IP和默认网关
        • 3.1 配置交换机的管理IP
        • 3.2 配置交换机的默认网关
      • 4. 远程登录(Telnet)的配置
        • 4.1 远程登录条件
        • 4.2 开启和禁止远程登录
        • 4.3 限制远程登录访问
        • 4.4 设置远程登录的超时时间
        • 4.5 查看Telnet Server的状态
      • 5. 配置接口的基本参数
        • 5.1 交换机接口的类型
        • 5.2 交换机接口的默认配置
        • 5.3 交换机接口配置的一般方法
        • 5.4 配置接口描述
        • 5.5 配置接口速率
        • 5.6 配置接口的双工模式
        • 5.7 禁用/启用交换机接口
        • 5.8 查看交换机接口信息
      • 6. 单个接口的配置
        • 6.1 2层Access Port(普通口)的配置
        • 6.2 2层Trunk Port(Trunk口)的配置
        • 6.3 3层Routed Port(路由口)的配置
      • 7. VLAN和SVI的配置
        • 7.1 VLAN的配置
        • 7.2 SVI的配置
      • 8. Aggregate Port的配置
        • 8.1 2层Aggregate Port(通道口)的配置
        • 8.2 3层Aggregate Port(通道口)的配置
      • 9. 路由的配置与查看
        • 9.1 启用和关闭IP路由
        • 9.2 配置默认路由
        • 9.3 查看路由表
      • 10. RIP协议的配置
        • 10.1 RIP协议的一般配置
        • 10.2 RIP协议参数的配置
      • 11. OSPF协议的配置
        • 11.1 OSPF协议的一般配置
    • 第三部分:交换机的高级配置
      • 1. 配置系统时间
        • 1.1 设置系统时间
        • 1.2 设置时区
        • 1.3 查看系统时间
      • 2. 配置DHCP代理
        • 2.1 多网段的DHCP构建
        • 2.2 DHCP代理的配置
      • 3. 接口风暴控制的配置
        • 3.1 风暴控制
        • 3.2 查看风暴控制信息
      • 4. 配置预防DoS攻击的入口过滤
        • 4.1 DoS攻击概述
        • 4.2 在三层交换机上配置DoS过滤
      • 5. 配置防范扫描攻击的系统保护
        • 5.1 扫描攻击概述
        • 5.2 在三层交换机上配置系统保护
        • 5.3 系统保护信息的查看
    • 第四部分:交换机的配置举例
      • 1. 实例----用3层交换机划分子网
      • 2. 实例----交换机VLAN的划分
      • 3. 实例----交换机SVI接口的定义
    • VSU配置
      • 10.x版本
        • 1. VSU基本配置
        • 2. VSU优化配置
        • 3. 三台交换机VSU组网案例
      • 11.x版本
        • 1. VSU基本配置
        • 2. VSU优化配置
        • 3. 三台交换机VSU组网案例
    • 端口防环
      • 端口防环路RLDP功能介绍及配置
      • 环路排查方法
    • 交换产品常用命令
    • 常规交换机配置模板
    • 交换机Q&A
  • 无线产品
    • AC旁挂核心配置(AC-核心)
    • 无线产品常用命令
  • 外部链接
Powered by GitBook
On this page
  • 方案一:TFTP
  • 方案二:Xmodem
  • 方案三:ROM监控模式

Was this helpful?

  1. 交换产品
  2. 第一部分:交换机的概述
  3. 6. 系统文件的备份与升级

6.1 搭建环境

在备份和升级时需要搭建通信环境,让设备和计算机间可以传输文件。有三个方案:

方案一:TFTP

计算机是通过网络访问设备的。要求设备已经配置了IP地址,且可以与计算机正常通信。计算机上应该运行TFTP服务器软件。

方案二:Xmodem

计算机是通过Console线连接在设备上。要求在计算机上运行终端仿真软件(如:超级终端),设备可以没有IP地址。

利用TFTP和Xmodem都可以实现在设备和计算机间传输文件,两者的区别在于,TFTP是通过网络传输数据的,Xmodem是通过Console线传输数据的。

相比之下,Xmodem的传输速度较慢,而且不能进行远程传输,所以在传输较大的文件时建议使用TFTP。

方案三:ROM监控模式

如果交换机或路由器的主体文件损坏了,在设备启动时会进入ROM监控模式,在此模式下可以用TFTP或Xmodem向设备传输文件

Previous6. 系统文件的备份与升级Next6.2 用TFTP传输文件

Last updated 5 years ago

Was this helpful?